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日益蓬勃发展。努力做好“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江门市江海区辖区内(包含江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两新”组织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接近 家。共建立党组织123个,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部3个、党支部118个,共有党员1153名;规模以上企业中,建立党组织74家,实现了100%有党组织覆盖管理。江海区通过不断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积极探索促使“两新”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两新”组织业主或者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尤其是少数私营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仍然心存顾虑,认为企业资产属个人所有,没必要建立党组织,或怕党组织活动多,影响生产经营和管理,加重企业负担。“上热下冷”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二是不少“两新”组织虽然成立了党组织,但“党组织”仅仅是挂在墙上、摆在一边供检查和考核的牌匾、“花瓶”,“有组织无活动”现象普遍,有的开展活动效果不明显,活动方式和内容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党组织作用未得到真正、有效的发挥。三是部分“两新”党组织的缺少活动经费。一些是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一些则不愿拿出经费用于开展党建工作。缺少活动经费已成为影响“两新”组织正常开展党建工作的难题。四是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两新”党组织负责人兼职居多,受自身条件的制约,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党员归属感不强,党员身份意识淡薄。此外,“两新”组织从业党员流动性比较大,队伍不够稳定,客观上增加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应着力抓好七个方面,逐步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能够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促“两新”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一抓思想认识的提高。“老板”的重视和支持是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的前提和关键。一方面,继续深化区党政党员领导联系非公企业制度,加强与企业主的沟通联系,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对业主的政治引导和教育,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找准党建工作和促进“两新”组织发展的结合点,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定位在沟通政企关系、协调劳资关系、密切党群关系上,将工作重点放在为员工做好事、办实事,为企业解难事上,使党建工作为“两新”组织所需要,让老板们能够真切感受到和看到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对促进企业发展的好处和作用。要及时发掘、总结和推广本地一些做得较好的企业党组织在推进企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成绩,利用报告会、座谈会、风采巡回展览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可组织未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负责人到党建工作基础好、氛围浓的“两新”组织现场观摩,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其正确认识,从而积极支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二抓工作架构的设置。成立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配备专职编制人员或非编“两新”组织党建组织员,具体负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协调、调度、督查和考核工作。各街道党工委也要相应成立由组织办、经促局、工会人员组成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小组,负责属地“两新”组织党建的管理责任。建立党建工作区域联席会制度和领导干部、党代表联系“两新”党组织制度。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街道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三抓活动经费的保障。加大政策性投入,要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纳入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对“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和专兼职党务工作者进行工作补助。同时,积极开展自筹,实行党建经费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再次,实行党费返还,基层党建经费向“两新”领域倾斜。通过多管齐下筹措经费,保证党员活动和学习培训的正常开展。
四抓党内激励互助机制的建立。要将落实“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政治待遇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建立个人任职档案、实行任期内考评机制等形式,在评先评优、推荐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对重视党建、支持党建的企业主,对党建工作扎实有效的党支部书记予以优先考虑。积极推荐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参加“两代表一委员”的选举,为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供舞台。探索领导干部公选向“两新”领域开放,特别是综合和经济类部门的岗位,可在资历评价环节为那些在非公领域党建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党务工作者加分,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对于在各自领域获得区级以上表彰的党员进行奖励。关爱困难党员,对困难党员进行补助,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五抓党员队伍的壮大。引导善经营、会管理、懂党务的党员担任“两新”党组织负责人。探索在党员人数较多的“两新”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将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党务工作经验的机关党员干部、区管科级后备干部、离退休党员干部列为党建工作指导员的选派对象,指导“两新”组织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促党组织生活常态化。开展党员培优工程,把发展党员工作重点适当向“两新”组织倾斜,以及向一线优秀员工倾斜,使每一个“两新”组织党组织都有2-4名后备人选,每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在工业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的社区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开展流动党员找家活动,不断壮大“两新”组织党员队伍。
六抓活动载体的创新。要根据所在“两新”组织特点建立有关制度,保证党组织开展活动切实、可行、有效。可采取“小型、分散、务实”活动原则,活动开展以业余节假日为主,尽量少影响“两新”组织生产、经营。党组织生活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提高党员科技文化知识紧密相结合,实行开放式组织生活如提倡党员为企业员工开展义工服务、设立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多进行发明创造,技术攻关,为企业发展出谋献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学习交流互动平台,通过畅通党员间交流互动平台、QQ 平台、短信平台、创办刊物和开展 “两新”组织党支部联谊等活动,让“两新”组织党组织间经常互动,交流,相互借鉴党建经验。
七抓党群“一体化”共建。群团组织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做好企业中群团工作,是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增强影响力的重要渠道。要抓好群团组织的组建工作,充分利用群团组织这块阵地,大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传递党的声音,接受党的教育,积极依托群团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对于规模较小、或业主对组建党组织有抵触、或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可以先建立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通过群众组织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之为党的全局工作服务。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推动“两新”组织党群一体化建设。一是“一体推进”。即在发挥党群部门各自优势的同时,党群建设四位一体,党群活动统一、同步、统筹进行,不要单打独斗,不是自行其事。每年党、工、青、妇至少开展一次党群组织联合活动。二是“一室多用”。党群活动阵地统一挂“党群之家”的牌子,党群组织共同建设、共同使用,不搞重复建设。三是“一人多职”。“两新”组织的党群组织要尽可能地实行交叉兼职。让符合条件的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成员兼任工会主席,让符合条件的党组织成员或工会委员兼任共青团组织和妇女组织的负责人,实现党群组织的有机整合。(江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赵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