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积极探索构建“全领域厘权清单化、全方位用权流程化、全系统督权常态化”的小微权力“三全三化”运行体系,在全市率先制定并落实村级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清单,促使村级事务规范运行,有效提升基层组织力和乡村治理能力。
全领域明确权力,实现厘权清单化。一是标准确权。把巩固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作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建设重要目标,由组织、纪委监委、民政、农业等单位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工作职责进行梳理归纳,制定出台涉及重大决策、日常管理、公共服务等3大类共93项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涵括基层党务、阳光村务、“三资”管理、便民服务等范畴,厘清农村干部行使权力的内容,做到“清单之外再无权力”。二是合理赋权。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引导各街道对照清单内容,结合农村具体实际,对清单之外与群众利益相关、符合有关规定的其他事项,经报区同意后可以列入街道特色清单,进一步规范完善小微权力运行体系建设。三是从严限权。配套制定村级党组织书记负面清单,在政治纪律、财经纪律、民主决策、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划出21条“红线”,减少农村干部权力运行的随意性和失范性,用“权力的边界”束缚“权力的任性”。通过清单式确权明责,构建起村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体系,有效为村级党组织书记减负增能,进一步为推动100%实现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夯实制度基础。截至目前,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已在全区36个农村全面实施,并逐步向26个社区复制推广。
二、全方位公开权力,实现用权流程化。一是绘制流程图。对照清单和相关制度要求,结合“四议两公开”程序,绘制简明易懂的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大到建设规划、财务预决算、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小到临时用人用工、印章管理,手续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期限、责任追究措施等内容均在流程图上清晰列明,让干部“看图做事、照单操作、流程管理”。二是加强宣传推广。全面升级6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进村级小微权力事项全部进驻党群服务中心,将权力清单转化为便民清单,群众通过查看清单流程图“按图索骥”,办事更加便捷。打造并对外开放17个村级党建文化公园,督促街村两级在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示清单内容、流程图、办事进度、表决结果等,让村干部履职全程在阳光下进行。外海街道直冲村将小微权力清单宣传喷绘上墙公示,打造10米党建文化长廊,提高权力清单群众知晓度。三是开展专题培训。充分利用交流座谈、村居调研等形式,加强街村干部专题培训、日常业务指导,将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纳入街村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提升干部队伍规范用权的能力。重点抓“头雁”建设,强化村级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第一责任人意识。礼乐街道乌纱村以小微权力清单为抓手,有力解决基层“微腐败”问题,从“后进村”转变成为“后劲村”。
三、全系统监管权力,实现督权常态化。一是主动查找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分析挖掘廉政风险根源,对权力运行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风险因素逐一制定防控措施,落实风险点提醒标记,进行动态监管防控。如在“残疾人生活津贴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事项中,列明了可能存在“对象死亡后继续领取补贴”的风险点,提醒村干部做好核查工作。清单中类似的风险提醒共有33项,制定防控措施共35项。二是完善制度建设,织密监督网络。加强职能部门、街道、村居多方协同,做好权力清单的衔接配套,让小微权力运行实现精细化、科学化。外海街道及时修订完善了工程建设项目发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农村财务管理等制度;礼乐街道全面升级“三资”管理系统,将24条村、150个村民小组的集体资产交易信息全部录入平台,对招标简章起草、合同签订、施工过程全程平台跟踪。三是强化考核管理,落实责任担当。明确街道党工委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督责任和村党组织直接责任,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监督作用,强化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将小微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红线管理考评纳入基层党建和农村年底考核体系,作为街道领导班子考核和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根据“触线”行为严重程度,分层次采取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督促限期整改、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启动“清退”机制等方式,以严肃问责倒逼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工作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