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组织部(编办)

组工信息通讯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组工信息通讯

江海区公办学校党建工作情况的调研

文章来源:江海区政务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2-05-10 11:01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中小学校是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前沿阵地。中小学校党的建设是中小学校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大局。我区中小学校大部分都是公办学校。近期,区教育局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力度,发挥好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区公办学校党建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公办学校共21所,其中完全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15所。公办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共1293人,其中中共党员447人,女性党员占235人。从中小学教师党员分布情况来看,小学有226人,初中有144人,高中有77人。各学校均建有党支部,设支部书记1名,共21人;部分学校设副书记,共5人;设支委13名,共40人。支部组成人员中,大部分学校的支部书记均是校长,有3所小学因校长是非中共党员,由副校长任书记;支委均为学校中层以上干部。

由于我区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原则,21个公办学校党支部除江门市第十一中学直属区直机关工委管理外,其余20个支部均由学校所在地街道负责管理,其中外海街道管理7个,礼乐街道9个,江南街道2个,头街道1个,北街道1个。

二、党员管理、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

学校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才能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各公办学校党组织能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领导,积极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支持校长充分行使职权,监督学校行政全面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近年来,各学校党组织坚持以“建好班子、带好队伍、教好学生、抓好质量”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紧紧围绕全区教育工作的重点抓党建,创新思维,创新方式、方法,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具体注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班子建设。遵照“政治素质高,大局意识强;学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工作热情高,进取精神强”的原则,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走进党组织领导班子中,保证了党的基层组织在教育教学上的威信。各学校党组织的整体素质普遍提高,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中,各学校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带头带班带岗,确保了学校师生生命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得到了家长群众和社会的好评。

(二)抓队伍建设。各校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提高党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教师管理中,对在职党员坚持民主评议制度,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对离退休党员,建立登记制度,保持经常联系。在党员教师教育中,党员教师的自律意识提高了、责任感增强了、进取心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也提高了。以高考为例,我区两所完全中学均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外海中学通过近两届班子的努力,总入围率、本科率在市区高中名次靠前;礼乐中学在生源素质较低的情况下,2011年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总入围率达76%,其中:本科上线54人(比去年增加了35人),专科196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高考指标任务。

(三)抓活动开展。各校党支部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开展党内活动。将党组织建设的中心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相结合,以党建促教学、促发展。近年来各校积极开展以“敬业、爱生、清廉、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以“千名教师大帮扶”活动、“提高执行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当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的一系列作风建设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在党员教师中树立争当教科研标兵、文明标兵、教书育人模范,叫响“向党员看齐”、“向党组织靠拢”口号,不仅使党员和群众受到了教育,也有力地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抓制度建设。各校党支部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逐步形成支部抓班子(支部委员都是班子成员),班子抓党员,党员带教师的局面。不断健全完善三会一课、支部学习、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党内监督、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考察等制度,使党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实行“党内议事”制度,妥善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促进了学校的安全维稳工作。

(五)抓阵地建设。各校党组织注重阵地建设,在时间、精力和资金上加大投入,给予保障。各校建有独立的党支部办公室,学习会议室,并配备了多媒体学习设备,为进行组织生活以及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各项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阵地建设的加强,使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得以制度化、经常化,提高了质量,保证了效果。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区公办学校的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效,但与新形势下公办学校所肩负的新的使命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与党务工作协调不够。个别学校存在党建工作是虚无、教学工作才是务实的错误思想,认为只要把教学质量抓上去,其他工作都会好的,这导致了个别学校忽视了基层党建工作,忽视以党建带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现了“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

二是部分学校党组织活动缺乏创新。部分学校党支部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有的仅局限在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有的甚至将党组织生活会简化为开会议、学文件、写体会,导致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

三是部分学校发展党员的步伐较慢。部分学校党支部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步伐较慢,发展数量较少。在我区整个在职教职工队伍中,中共党员所占的比例为34.5%。一些教师对党组织认识不足,认为党员与非党员的区别就是交党费与不交党费,加入党组织热情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员队伍的壮大。

四是党员意识、党支部凝聚力有待加强。部分党员在争当先锋模范、带头完成工作任务等方面的积极性还不够。部分党支部因党员人数较少,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所放松,导致个别党员的组织意识、集体意识淡化,从而导致党支部的凝聚力有所减弱。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做好新时期公办学校的党建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一是继续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克服重教学质量、轻党建的认识,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思想。要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每一名党员教师都纳入基层党组织中受到教育和管理,切实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一方面学校党支部要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另一方面,党员教师要带头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工作业务知识,在学校内部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学校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活动形式。学校的党建工作要改变以前简单的说教模式,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教学工作和新时期教师队伍的特点,丰富和创新党建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面临的新任务,让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组工通讯2012年第3  江海区教育局  何淑娴、袁磊、李文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