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检察院

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江海区检察院深化数字思维 在履职监督中加“数”前行

文章来源:江海区检察院   更新时间:2024-04-19 15:25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自最高检提出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以来,江海区检察院深刻认识“数字检察”对于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法律监督模型为抓手,着力挖掘业务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将法律监督触角从个案向类案、向社会延伸,找准社会治理中的风险点薄弱点开展监督,持续完善法治化社会环境、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履职实践中加“数”前行。

1

坚持素能筑基

打造数字检察队伍

要支撑新时代检察工作不断走向数字化、智能化,需要一批既懂法律又懂数字的复合型人才。江海区检察院通过“一把手”授课、集体学习研讨、参加竞赛、与高校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鼓励检察官和年轻干警以数字思维武装头脑,积极参与到法律监督模型的研究设计中来,将办案经验与学习成果融合运用,在实践中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出一批讲政治、精业务、懂数字、善研究的业务骨干。

2

深度融合“数字+检察”

迸发能动履职加速度

江海区检察院深度融合“数字+检察”,将审查式办案思维转变为能动式办案思维,深刻剖析案件成因和潜在社会问题。主动与行政执法机关衔接,着力打通执法司法信息共享渠道,采集业务大数据超过40万条,充分开发数据“富矿”的潜在价值,精准寻找监督线索。

建立线上“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平台”,对公益诉讼领域的法律法规进行普及宣传,面向广大群众征集公益诉讼监督线索,进一步拓宽法律监督渠道,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感。


建设远程听证室,实现全省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和同步网络直播功能,为公开听证工作建设规范环境,创造便利条件,促进提升办案质效,努力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充分发挥业务考评中数字指标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以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为抓手,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基本价值追求,定期召开业务研判分析会,着力推动办案质量的提升,兼顾好“有数量的质量”和“有质量的数量”。

3

构建监督模型

实现溯源治理效果

江海区检察院构建“督促整治光伏违建危害公共安全大数据监督模型”,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涉光伏违建的监督线索40条,并进一步发现企业在投资光伏项目时容易出现的如忽视报批程序、规范建设、消防安全、日常管理等方面问题和隐患,督促相关行政部门摸查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助推江海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构建“督促整治牙科非法行医大数据监督模型”,发现辖区内存在一些以开设口腔用品店为名,实则提供牙科诊疗服务的非法行医场所,根据大数据比对发现21条线索,江海区检察院向区卫生健康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根据线索开展专项查处,累计查处非法行医场所13间,起到净化医疗市场,保障群众就医安全的良好效果。

设计“督促整治空壳公司大数据监督模型”,排查无实际经营的企业信息,以召开公开听证会、联席会议、发出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凝聚治理“空壳公司”的合力,集中开展专项清理工作,斩断“空壳公司”充当违法犯罪或侵害合法权益工具的后入,持续净化市场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除此以外,不少模型还在全市检察机关的竞赛中获得荣誉。“督促推进侨梦苑核心区涉光伏安全生产治理大数据监督案例”获全市检察机关大数据赋能涉侨检察监督案例竞赛三等奖;“监督旅业经营者依法履行报告注意义务法律监督模型”获全市未检综合履职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优秀奖;“督促整治光伏违建危害公共安全大数据监督”和“督促履行危险化学品监管职责大数据监督”被列为全市检察机关大数据赋能安全生产领域检察监督典型案例培育项目。

4

强化数据分析能力

提高数字赋能质效

为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检察业务的效果,江海区检察院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力的建设上也持续下苦工,形成标准化的数据筛选和对碰分析处理框架。运用Excel函数、宏处理程序、数据库等工具挖掘大数据潜在价值。比如,在民事检察领域,江海区检察院的技术人员编写程序将采集到的超过30万条数据进行处理,按照5种不同逻辑进行对碰分析,过程无须人工比对,直接输出监督线索,大大节约了办案人员的时间精力。

关于涉及法律文书中文本识别、案件要素提取、统计图表生成等需求,也积极跟专业企业进行交流,深入研究各类模型平台的功能与实现方法,探索专业化技术实现手段。


文字、图片:张子颖

编辑:卢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