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文宣传的几点思考
何妙谊
随着创文工作的逐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也在不断地加大广度与深度,报纸、广播、电视里宣传文明行为的广告越来越多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也逐步被利用起来了,上到政府网站,下到居委会、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各种宣传也是不遗余力的,可见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决心。不论何种形式、在哪一种载体的创文宣传,其最终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调动市民的积极性,使这个城市的建设者与使用者能共同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以主人翁的精神,身体力行,形成一个文明有礼的城市文化。对于宣传工作如何取得更好的效果,相信有很多专业的人士可以提出见解,本文只是站在一个市民的角度,从平日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 创文宣传存在的不足与原因分析
(一)宣传用语过于理性
在平时所接触的宣传用语中,政府大多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向市民提出要求的,态度是理性的,中立的,彬彬有礼的,受众从中得到的讯息是“政府作了善意的提醒,你接不接受无所谓,政府尽了政府的义务”,比如草坪上“请勿践踏草地”的标语,站在宣传受众的角度,市民能明白宣传的内容,但感觉只是在遵守一个规定,如果改为“小心,小草会疼”,就会印象更加深刻,更加乐意地积极地爱护这个草坪。
(二)宣传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比如“文明礼让,人人有责”这个广告,简洁明了,大家看了都明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行为是文明礼让,哪些行为应该避免呢,我们无从知晓,于是平时习惯乱丢垃圾的,还是依旧乱丢垃圾,平时性子急爱闯红灯的,还是会闯红灯。是不是可以改为更日常的内容呢?比如在垃圾桶印上提醒垃圾分类的广告,在公交车上提醒乘客“忍一忍口”,暂不吃东西,保持车厢整洁卫生。比如“注意个人卫生,减少疾病传播”是不是可以改为“勤洗手,切勿公用毛巾,保持空气流通,清洁卫生”呢,虽然前者的内涵比后者大得多,但是需要受众自己去了解怎样注意个人卫生,而后者却更加直接明了,宣传的同时也科普了一部分知识。
(三)原因分析
一是缺乏制作创文宣传广告语的人才。同样的宣传版面,同样的宣传时间,要使宣传效果达到最佳,讲究的是宣传的方法,包括用语的角度,语言的运用,甚至视觉效果是否鲜明、创新,这些都需要有敏锐触觉,有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去构思,而平时的创文宣传多是各机构自行构思,工作人员兼顾日常工作之余抽空完成的,既无时间也无相应的专业知识去制作。二是缺乏资金。机构内缺乏人力,将宣传的设计、制作公司交给广告公司也是可行之法,但却牵涉到各个机构内的预算问题,如果要将宣传广告内容更加细化,就将涉及更多的投入,相关机构也往往只能采取折衷的方法,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文明礼让,人人有责”的广告,代替更加细化的“勤洗手”,“注意垃圾分类”等广告了。
二、 加强创文宣传的建议
(一)全市统一制定宣传规划,整合宣传资源。现在的宣传模式是以各单位为主体,各自制定宣传策略,各自制作宣传广告,各单位的资金预算计划不一样,人才也不一样,导致宣传力度不均衡,建议全市制定统一的宣传规划,明确每月、每季度甚至每年的宣传重点,集中资金化零为整,统一招标广告公司制作高质量的宣传广告,再由各单位、各媒体发布,并定期考核宣传效果、社会反响度,适时调整宣传内容,通过化零为整,使宣传工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营造创建文明城市的氛围。
(二)设立由广告公司、企业和媒体三方精英阶层组成的广告委员会,形成政府、媒体、广告公司、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运转有效的运作模式。明确广告由谁组织,谁出资,谁制作,谁发布,负责发布创文宣传广告。活动资金可以由各慈善基金会捐助,政府对于积极参与的企业实行激励,确定宣传主题后由委员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制作广告,通过公开征集和约稿等方式选择广告公司负责提供广告创意,媒体负责提供免费的时段和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