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检察院不断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品牌建设的主抓责任,坚持市县两级院党组统一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的品牌建设工作格局,凝聚全市检察机关智慧和力量,雕琢基层院“一院两品”体系,助推新时代“五好”基层院建设,引领基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蓬江检察:让每一滴“小水滴”都能流向大海
小Z是一宗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的被害人。办案期间,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小Z及时得到专业心理治疗,解决因治疗导致的延误入学问题,蓬江区检察院不仅为小Z紧急启动司法救助绿色通道,还积极与教育局沟通,为小Z专门制定了后续入学方案,切实保障了小Z的治疗和入学问题。该案是蓬江区检察院“小水滴”未成年人检察团队所办理的一宗案件,该案也被编入广东省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专刊予以推广宣传。
近年来,蓬江区检察院以“微教育”“微文化”“微平台”“微典型”“微防线”的“五微”党建品牌为引领,从小处着眼、在细节处做文章,细心呵护每一个涉案未成年人,构建“小水滴”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品牌。
蓬江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团队以调动最广泛的力量和建立最完备的机制为目标,形成社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一是将法治宣讲团和流动法治图书角进校园、进社区工作相结合,加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二是与司法局、妇联、心理协会等单位和社团组织形成工作合力,共建法律图书室、青少年关护岗、心理咨询岗等,为青少年提供360°司法保障;三是建立完善机制,先后建立未成年保护检察团队管理机制,牵头建立公、检两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衔接机制》,及公、检、医三家《一站式取证合作机制》,联合妇联、团委、民政、教育部门联签《涉案未成年被害人联合救助机制》,从制度层面给予司法保护。同时,蓬江区检察院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宽容不纵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认罪认罚适用率100%、社会调查率100%。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提前介入100%。
江海检察:当好行政执法争议的润滑剂和安全阀
在最高检最近发布的公益诉讼检察听证典型案例中,江海区检察院督促整治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位列其中。
江海区7个住宅小区物管公司均在未向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并审核验收的情况下,擅自安装并投入使用“人脸信息识别”门禁系统,涉嫌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个人信息安全。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人脸信息识别系统”监管职责规定不够细化明确,导致行政机关监管滞后、责任不清,行业发展良莠不齐、乱象丛生,江海区检察院因此决定组织召开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会。听证会的召开有效解决了行政机关职能交叉问题,切实提升了公益诉讼监督的精准度。
形成行政执法监督联动机制,为江海区谱写行政新篇是江海区检察院在本次“一院两品”创建中树立的业务品牌。江海区检察院通过主动发挥检察职能,以最大的耐心当好行政争议双方的“润滑剂”,也从行政检察专业化角度出发当好行政执法工作的“安全阀”。一是率先在全省创建行政执法监督联动机制。主动与江海区司法局共同创建全省第一个行政执法监督联动机制,联合出台《高新区(江海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实现对全区行政执法机关监督全覆盖;二是联合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针对基层行政执法机关存在行政违法和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的行政执法风险,联合司法局每季度进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补齐执法短板弱项,促进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三是强化检、司沟通协作,促进社会治理实效。与司法局建立日常协作工作机制,定期互相通报行政检察和行政执法监督案件的情况,联合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活动,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培训。
新会检察:开在检察院里的“首映式”
红毯、签名墙、剧照海报……这是近期刚刚在新会区检察院闭幕的《最好时光》首映式现场画面。整个首映式现场最吸引眼球的便是一字排开的大幅剧照海报,《新生》《第六检察室》《公益行动》《除恶》……七幅海报、七个不同主题的微电影是新会区检察院自15年以来,坚持每年围绕一项检察工作主题自制一部微电影的成果。经过七年的积淀,新会区检察院微电影拍摄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整个院的文化建设也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一套独有的文化图谱。
新会历史上素有“东莞拳头新会笔”之美誉,一代思想文化大师梁启超即诞生成长于此。新会区检察院积极传承启超精神风骨,并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形成了党建文化、法治文化、廉洁文化、和谐文化“四辆马车”并驾齐驱的党建品牌。新会区检察院以理论学习为榫,以躬行实践为卯,榫卯合力,用心打造“党建领航,检徽闪耀”党建文化品牌,使机关党的建设与检察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检察文化建设中,该院以一批文化艺术功底较扎实的干警为核心组建“法治文化研究小组”,作为检察文化建设的“智库”。在该院的7部微电影拍摄中,始终以本院检察干警为主要演员,以检察人自己写好、演好自己的故事为宗旨,培育了一批既能俯身办案又能出镜表演的多面型检察人。
台山检察:党建业务互促共融,实现1+1>2
先后办理督促保护鸡罩山散葬烈士墓行政公益诉讼案、追诉阮某引诱未成年人吸毒案、孙某培司法救助案等12件全国、省级、市级典型案例、精品(优质)案件。涌现出“广东省侦查监督业务能手”“广东省优秀公诉人”“全省检察机关刑事申诉检察人才库人员”“首届全省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能手”等省级先进个人18人次、江门市级先进个人30人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集体一等功”“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室”“第五届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国家级、省级集体荣誉17个。这是台山市检察院近年来交出的一份成绩单,成绩背后是台山市检察院始终坚持的“党铸检魂、互促共融”工作理念。
台山市检察院坚持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发展思路,把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确保业务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全面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一党支部一特色”业务品牌群为目标,组建“不同业务融合”“综合搭业务”党支部阵地,由业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党支部书记,选任一批有战斗力、思想活跃的青年业务干部担任委员,最大限度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党建促队建,制定《党建暨检察文化建设“领航工程”规划实施方案》《中长期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规划》等方案,推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号召党员冲在办案第一线,让“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精神在各业务条线上蔚然成风。
开平检察:守护“世遗文化、侨乡古镇”
开平是广东省内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所在地,也拥有大湾区唯一的古镇类大型文旅项目——赤坎古镇。开平市检察院围绕“世遗文化、侨乡古镇”这一核心产品打造好自身检察品牌,通过将党建和公益诉讼相融合,打造出“党建+公益诉讼”检察品牌,形成党建和公益诉讼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考核的工作格局,着力为开平市打造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竞争力城市贡献检察智慧和检察力量。
在此思路下,开平市检察院在江门市首创“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构建“共同督导、迅速交办、联合整改、共同验收”办案协作机制。同时牵头与潭江流经地恩平、台山、新会等三地检察院建立潭江联合保护工作机制,联合云浮市新兴县检察院建立大沙河流域跨界联合保护工作机制,共同守护潭江,做好广东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促使潭江流域水质全面改善,最终在国家和省考核断面水质检查中,全部达到优良,“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成为开平绿色发展新画卷。
鹤山检察:用爱心为孩子点亮星火
2020年11月,一场题为“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实务疑难问题”研讨会在鹤山市检察院召开,广东省检察院第九检察部代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及江门市两级公检法相关人员参加会议,鹤山市检察院作为三个代表之一,在会上介绍了该院在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经验。
“未爱守护”是鹤山市检察院打造的检察业务品牌,该院坚持落实“关爱未成年人,守护祖国未来”的理念,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与鹤山市委政法委、市法院等多部门联动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并联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检查监管行动,针对沙坪镇郊多所托管机构违反规定提供餐饮服务以及市妇幼保健院内自动售货设备运营商未按规定公示食品经营许可信息等问题,分别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3份。
近年来,鹤山市检察院不断推动特色化队伍和业务建设,该院未成年人检察团队先后获江门市“青年文明岗”称号,获记集体三等功,1名干警荣获记个人三等功,1名干警获评“鹤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在第二届江门市检察机关未检业务竞赛中,2名干警获评业务竞赛能手称号。这支队伍始终致力于推进解决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全面、平衡、充分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恩平检察:讲活本土红色故事,赓续革命精神
当恩平市检察院的干警在档案馆里翻出一本《恩平人民武装斗争史》读本时,立即被书中记载的一件件革命故事所吸引。为了让恩平本地的革命斗争故事温暖更多人,使全院检察干警在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恩平市检察院以《恩平人民武装斗争史》为读本,录制了系列“红色有声书”,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在线听:红色恩平”栏目,陆续推送了系列红色故事27篇,开展了一场接地气的“讲本地红色故事”活动。
让党旗在检察一线高高飘扬,将红色基因融入到检察血液中,恩平市检察院通过“锻底色,铸检魂”党建品牌探索“党建+优质服务窗口”模式,组织全体干警到鳌峰公园“三老亭”、吴有恒故居等革命纪念场所参观,学习了解恩平革命历史和先进事迹,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重走红色足迹的同时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检察工作动力。在案件管理中心、远程接访中心等服务窗口开展“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活动,通过推行“一站式服务”,设立“党员先锋岗”等举措,打响党员服务品牌,该院第三检察部被评为恩平市“共产党员先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