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菜一汤,最低10元”
“美味螺蛳粉,点餐送饮料”
“有肉有菜有靓汤,打工人必备!”
街坊朋友们,作为打工人,既要省钱,又要填饱肚子,如此便宜优惠的小餐馆,真令人“两眼放光”!但是,“便宜大碗”的背后,你是否曾留意小餐馆暗藏的卫生风险?
餐饮环境和餐具卫生直接关系到食用者的健康与安全。今年以来,江海区检察院持续落实最高检第八检察厅2025年1号文件“关于印发《全国检察机关开展“食药安全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紧盯食品安全领域社会治理薄弱环节,迅速部署开展专项监督行动,对辖区内小微餐馆展开全面“体检”,重点监督餐具卫生、经营资质、后厨卫生、食品加工流程安全等方面情况,全方位守护用餐安全!
一、火眼金睛揪隐患,科技助力查漏洞
江海区工业企业集中,小微餐饮商户达2000余家,主要为农民工和新业态就业群体提供餐饮服务。餐饮商户数量庞大,要有条不紊开展专项监督,检察官们有三大法宝:
NO.1:【大数据筛查对比】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从市场监管部门调取餐饮商家工商登记数据,对比餐具集中清洗企业的客户名单,结合群众投诉举报记录,精准锁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商家。
(构建食品安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NO.2:【随机走访调查】统一部署,兵分多路对存在较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30余家餐饮商户开展现场调查——后厨卫生环境差、餐具消毒不彻底、员工健康证过期等问题普遍存在,看得人冷汗直冒!
(部分餐饮商户的厨具、洗用水槽等用具脏乱)
(部分餐饮商户的餐具消毒柜沦为杂物柜)
NO.3:【专业检测机构护航】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现场抽检50 余批次餐具,重点检测微生物和余氯残留。结果显示,部分餐具大肠杆菌菌落严重超标,食品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抽样检测辖区餐饮商户餐具消毒情况)
(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餐具卫生检测检验报告)
二、多方联动齐整治,开出食安好“药方”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江海区检察院立即部署推动专项治理工作:
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行政机关和商家代表一起 “会诊”,播放现场调查视频,揭示餐饮商户后厨乱象,凸显问题严重性,呼吁各方代表共促服务保障江海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我自己也经常在一些小店消费,但许多小店经营条件有限,经营者文化程度也不高,缺乏餐具卫生等食品安全意识,我建议各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强化对从业者的普法宣传与工作培训,引导他们自觉建立规范完善的食品安全工作流程和制度。处罚不是目的,要通过处罚形成案例、经验,达成最好的社会治理效果,才能真正护好‘人间烟火气’。”听证员曾秀梅说道。
(在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上播放现场拍摄的视频)
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市监局、城管局、街道办等部门联合整治小微餐饮商户食品安全,对100多家存在风险的餐馆开展执法检查,发出整改通知书60余份,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引导餐饮商户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制度。
(行政机关对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风险的商户开展监督检查)
推动构建长效协作机制:持续深化“检察+行政+街道”多部门协作,联动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部署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宣传保障等工作,形成食品安全监督治理全方位工作合力,切实依法维护消费者和小微餐饮商户权益,构建和谐用餐环境。
(开展“检察+行政+街道”多方座谈)
三、多样普法齐上阵,全民参与筑防线
养成健康卫生用餐环境,不仅需要执法机关严格监管,更需要从业人员自觉遵守食品安全规范。为加强指导小餐饮商家规范化建设,检察官们主动当起了食品安全“宣传员”。
开展专题培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餐饮商户开展专题普法教育活动,引导经营者自觉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制度,提高经营底线,营造诚信、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环境。目前,共发布2篇食品安全知识微信公众号推文,举办4 场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发放500多份宣传手册。
(江海区检察院在社区举办食品安全专题普法宣传)
推动全民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市民主动发现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随时拨打 12309 检察服务热线,或通过公益诉讼“随手拍” 小程序举报,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江海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随手拍”小程序)
【齐抓共管】多部门齐心协力开展整治后,不少餐馆如今已经“大变样”:后厨装上了透明玻璃,餐具消毒设备一应俱全,员工健康证全部上墙,就餐环境得到严格把关,确保群众吃得安心。
(相关餐饮商户整改前(左图)后(右图)对比照片)
“食品安全无小事,民生利益重于天。尤其是农民工和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往往忙于工作,一日三餐都在小餐馆解决。我们要守护好群众的‘饭碗’,让群众不仅吃得饱,更要吃得好!”检察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