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检察院

业务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业务工作

民法典颁布五周年|江海区检察院举办“‘典’亮生活,守护美好”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

文章来源:江海区检察院   更新时间:2025-05-21 09:15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5月16日上午,江海区检察院以民法典颁布五周年为契机,开展以“‘典’亮生活,守护美好”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政协、法院、司法局、律协及高校等各界人士参加,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形式,零距离、全方位了解检察机关的工作职责和民事检察工作成果,共同感受民法典的时代价值和检察履职担当。

  1. 实地观摩,沉浸式解锁法律监督体验



活动首站,与会代表参观了江海区检察院民事检察亮点和特色工作的展板,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民事检察职能的了解,深入感受江海民事检察履职为民成效。随后,与会代表们实地参观大院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检察公开听证室、办案区、案件管理中心等功能区,结合检察官讲述典型案例形式,让代表们全方位了解民事检察职能和办案流程。

  1. 汇报工作,全方位展示民事检察成效



现场参观结束后,代表们应邀参加座谈交流会,由检察官“面对面”向与会代表们详细汇报近年来民事检察工作的整体情况,结合近年来办理的入选省院的典型案例、优秀工作经验,深入剖析检察机关运用提起抗诉、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和检察建议、支持起诉等监督手段,全力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生动诠释检察机关如何运用民法典织密公民权利保障网。

自2020年以来,江海区检察院聚焦民生法治保障,主动担当履职,共办理各类民事检察监督案件652件,提请抗诉18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2份,发出检察建议382份,办理支持起诉案件109件并全部获法院采纳,15件案件被广东省检察院评为成功案例或典型案例,切实以“检察蓝”守护群众“身边事”。其中,黄某甲与黄某乙民间借贷纠纷案,检察机关查明黄某乙为逃废债务,串通黄某甲伪造证据提起虚假诉讼,该案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法院再审后撤销原调解书,并对涉案人员作出司法惩戒决定,相关人员也被追究刑事责任。该案入选2024年全省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典型案例,并被最高检公众号和检察日报、民生周刊首版刊登报道。

  1. 开门纳谏,共话法治护航美好生活蓝图

“今天参观江海区检察院的民事监督案例,看到民事检察促成小区业主间名誉权纠纷和解的案例,正好社区近期发生一起相邻关系纠纷,该和解案例的经验做法使我们开展工作有了更好的借鉴。”一位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大代表表示。

“自民法典实施以来,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切身感受到江海区检察院在民法典实施以来的工作成效,每一个民事检察案件都体现着检察为民的力度和温度。作为法律职业者,我也感到十分敬佩,希望未来能够共同在立法、普法、护法等方面构建多方协作机制推动民法典实施走深走实。”从事专职律师工作多年的代表说。

“民法典为社会各个方面制定规则,但在司法实践中基于自由裁量权的适用会导致每个民事案件的裁判尺度不统一。江海区检察院检察官深入钻研民法典,以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精准地提出监督,对保障司法权的合理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江海区人民法院法官感慨道,并提出希望日后律师、检察机关、法院能够更加密切配合,合力推动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检察开放日的参观和交流,使民法典这个纸上的法律变得更加“立体”,对检察工作有了更深入了解,以及对近年来江海区检察院民事检察监督所作出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民法典颁布实施、强化监督职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进行踊跃发言。


“今天,我们‘请进来’,以后我们的检察工作更要‘走出去’!”检察官现场一一回应,表示将进一步强化与多部门协作,通过定期走访、法治宣传、提出监督建议等方式,更好地让群众了解更多民法典的条例及相关规定,让群众更多地感受检察为民温度。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检察机关通过开展民事检察监督工作,能有效保障民法典的正确实施。此次检察开放日活动,既是民法典实施五周年的成果展示,更是检察机关履职为民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江海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将民法典的精神要旨和法条规定融入检察办案中,以更优的检察履职服务回应群众关切。一是深刻领会民法典法治内涵,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民事检察实践,高质效地办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每一个案件、每一项工作;二是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持续优化检察服务,及时有效回应群众所需所盼,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三是加大民法典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真正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