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青春的印象是什么?
是年轻、成长,是奋斗、担当,还是拥有无限可能?
在江海区纪检监察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正值青春年华、筑梦前行;他们,在工作中积极奋进,生活中激情澎湃;他们,坚守在正风肃纪反腐战线上,或下沉一线、既督又战,或扎身基层、纾难解困......始终用忠诚、干净、担当谱写青春的最美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群江海纪检监察青年,看看他们在各条战线上书写的青春故事……
“虽为他乡人,却心系本村事。”
朝气蓬勃、充满干劲,是驻麻一村委第一书记李扬给人的最深印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对村里的生活工作不熟悉,尤其是一名外地人,语言沟通不太顺畅,所以对工作也有点顾虑和担心。”这是李扬刚到村里的感受。
作为一名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的时间里,李扬深知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厚重的责任,他认真听取前辈的经验分享,尽快熟悉当地村情民意,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努力学习村民熟悉的“白话”,逐步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在推进基层治理工作上,李扬及时将上级要求和工作信息转发传达,督促村委织密基层治理网络,一体推进乡村振兴、防疫、创文和服务群众、企业等各项工作。此外,他时刻牢记纪检监察干部的身份,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心声,摸排梳理重难点问题,收集问题线索,通过群众的力量,把村里的事情监督起来,筑牢清廉村居之基。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至关重要。”
“您好,这里是区纪委监委信访室,我们已受理您的信访件,若后续有情况需了解相关工作人员会致电您。”这是区纪委监委信访室的青年干部对受理的信访举报件进行电话沟通的一幕。
初到信访室,刚调岗的青年干部还是信访工作的“新手”,通过信访老干部的指导,以及认真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信访接待工作流程,业务水平和沟通能力不断提升。在开展信访工作过程中,他们认真处理每一件信访件,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正因如此,也让我区信访举报工作得到上级的肯定。在收到投诉某染整厂污染问题的信访举报后,深入研判,挂牌督办,要求区相关职能部门整治落实到位,并对此信访问题开展“回头看”,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得到真落实、真解决、长效保持成果。
“办案是个精细活,要在实践中成长为具备十八般武艺的反腐尖兵。”
“查办案件时,‘白+黑’‘5+2’是常态,既要吃准执纪规程的每一道工序,又要在谈话技巧上狠下功夫,过程看似辛苦,却甘之如饴。”
在江海区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队伍中,“85后”“90后”的青年干部是主力军,他们自觉学习审讯语言、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向业务骨干请教,对工作精益求精,已然成长为反腐败战场上的一把好手。在办理陈某来涉黑涉恶案件时,由于以陈某来为首的黑恶势力团伙盘踞当地多年,称霸一方、欺压群众,案情错综复杂。然而,年轻的纪检监察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在办理案件时跟着前辈们夙兴夜寐、啃“硬骨头”,严肃和温情双管齐下,促使审查调查对象从抗拒、侥幸到主动配合的蜕变,最终成功查处该团伙及其背后“保护伞”,为当地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环境。
“我们不再是长辈眼里的孩子,我们也可以独当一面。”
时代的印记,曾让人以为“90后”扛不起风浪,经不起风雨,似乎还被贴上了“非主流”“太脆弱”“不肯吃苦”等标签。然而,在纪检监察队伍中,活跃着一群“90后”新兵,在用实际行动改变这些“刻板印象”,展现出纪检青年的“硬核担当”,他们就是纪检监察辅助人员。
分布在不同岗位上的他们,无论是综合业务部门的工作,亦或是巡察、纪检监察组的工作,甚至面对疫情期间的急难险重的任务,都毫不退缩,用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身青春微薄之力。在参加防疫一线工作之余,纪检监察组的辅助人员不忘监督职责,既督又战,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的监督部门立行立改。
这就是纪检监察青年,风华正茂、敢闯敢拼,他们笑着、拼搏着,在纪检监察事业上奉献着青春,也不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