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人大

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田间地头问计 污水治理破题 人大代表为葡萄产业与生态民生献良策

文章来源:江海区人大   更新时间:2025-07-14 18:34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田间地头问计 污水治理破题

人大代表为葡萄产业与生态民生献良策



710日上午,阳光正好,礼乐街道的田间地头与河道岸边来了一群带着“红牌牌”的“调研者”——由礼乐街道人大工委组织的辖区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视察组,正开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他们带着“推动礼乐葡萄产业做大做强、破解河道污染难题”课题,深入现场督办调研,为推动乡村振兴与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寻良策、注动力。

葡萄棚下话振兴:从“单一品种”到“科技赋能”

车子刚停在向民村葡萄园种植基地,视察组就被眼前的景象惊艳:阳光棚下,藤蔓如织就的绿毯铺满支架,一串串绿紫相间如水晶般的果穗垂坠成瀑布,阳光穿过叶隙,每一粒葡萄透亮如琉璃,空气中都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这是我们最新种植的品种,甜度能达到18以上!”沿着田埂边边走边看,礼乐葡萄协会会长、区人大代表曾湛江细数着礼乐葡萄的发展历程,带领视察组走进这片如“标准化车间”般的种植基地。


从上世纪80代引进巨峰葡萄的“初试水”,到近年来瞄准市场发展引入阳光玫瑰、夏黑等高附加值的精品品种,礼乐街道不断优化种植结构,葡萄品种早已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更关键的是科技的注入——为了提升种植品质,通过礼乐葡萄协会搭建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组织农户们远赴云南、广西等地“取经”学习,将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引入当地,让葡萄种植插上了“科技翅膀”。如今,这片66.6公顷的礼乐葡萄种植基地年产值超2000万元,果农人均增收过万元,一串串葡萄成了实实在在的“致富果”。但视察组也发现,如何从“规模效益”迈向“品牌价值”,成为产业升级的新课题。

三维路径破题:让葡萄从“论斤卖”到“论粒卖”

围绕“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问题,视察组结合实地调研提出“科技赋能产业链、文化激活价值链、旅游延伸供应链”的三维发展路径,实现从“论斤卖”到“论粒卖”的升级,目标直指将礼乐葡萄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农业名片。

建品牌强标准。借鉴杜阮凉瓜先进经验,推动礼乐葡萄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制定《礼乐葡萄种植标准》实现规范化管理;争取农业补贴,加大招商,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打造“公司+农户+基地”的现代农业模式,让礼乐葡萄品牌既响又强。拓规模接流量。科学合理利用本地资源,规划先行承接礼乐长廊生态园人流量,在周边布局连片种植园,依托向民村、向荣村等现有基础“抱团”扩展规模,将“小果园”连成“大基地”。融文旅造IP激活文旅融合体验经济,打造礼乐葡萄田园综合体,融合观光、体验、研学等场景。开发“礼乐葡萄”小程序,实现认养种植、VR观园、溯源查询“一键通”。建设集仓储、电商直播、检测认证于一体的产业服务中心,让葡萄从“农产品”变为“文旅产品”。

河道岸边谋治理:截污管网虽成,“洼地难题”待解

离开飘香的葡萄园,视察组赶往向前村,聚焦另一个民生焦点——向前村西北三河截污管网工程。办事处副主任谭兆强在现场介绍,这项2025年街道民生实事项目已于今年3月底完工投用,铺设各类污水管道近400,河道清淤约1260方米,安装日处理480吨的一体化提升泵站,将污水接入礼睦路已建市政污水管。但现实却遇“拦路虎”:“由于向前村地势较低,形成洼地效应,雨天容易积水倒灌,加上部分村民处理不当的生活垃圾被冲入河道阻塞崩口,治污效果没达预期。”谭兆强的话让代表们眉头紧锁,纷纷俯身查看河道水质和截污设施。



靶向施策破题:多方联动解“民生之忧”

针对项目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代表们现场“会诊”,提出一连串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首先要联合排查找症结,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成联合调研组,实地摸排地势、管网走向、村民生活习惯等核心问题,形成“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同时要以“技术+经验”双发力,邀请村内熟悉河道情况的干部和村民参与现场办公,让技术方案更贴合实际地形与村民生活需求。此外要争取资源强保障,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与技术支持,同步加强村民环保意识宣传,引导养成“垃圾不入河”的良好卫生习惯,共同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从葡萄棚里的“甜蜜谋划”到河道边的“治污良方”,这场深入一线的视察调研活动,让人大代表们既看到了礼乐发展的“甜蜜成果”,也摸清了民生痛点的“症结所在”。正如代表们所言,无论是葡萄产业的“提质升级”,还是污水治理的 “攻坚克难”,都是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落笔。接下来,代表们将把调研成果整理成代表建议,推动件件有落实,让“民生期盼”变成“发展实效”,为礼乐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