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当“街坊” 网格解烦忧 ——江海区人大代表进站入网格书写民生“暖心答卷”
文章来源:江海区人大 更新时间:2025-08-06 11:26
【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
代表当“街坊” 网格解烦忧
——江海区人大代表进站入网格书写民生“暖心答卷”
近日,江海区江南街道江翠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里热闹如常,区人大代表李志浩、吴明卫、蒋恒像串亲戚的“老街坊”,刚坐下就被居民们围了起来。这是江海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生动场景——代表们带着“问题清单”进站,揣着“民生账单”入网格,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化解民忧,让“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在基层落地生根。
老问题回头看:代表追着进度“督” 老旧小区换新颜
这份对民生的关注,还要从之前他们在江翠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接访说起。在此前的接访中,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倒出了“烦心事”:翠园里内街坑洼路难走,下水道沙井盖坏了总崴脚;居民区内电线像“蜘蛛网”似的乱拉乱接,刮风下雨都担心;一些社区内的老年人腿脚不便,希望能增设就近的长者饭堂方便他们就餐......代表们认真倾听着,一笔一画记下诉求——“坑洼路段具体在翠园里、江海一路、中沙市场周边”、“电线缠绕主要集中在旧城区如翠园里、江南路、江海一路、中沙路等等地段”“老人家希望饭堂离家不超过5分钟路程”。
带着这些“原汁原味”的民意,代表们第一时间通过代表联络站将建议提交至江南街道人大工委,由街道人大工委汇总上报至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代表工委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对代表建议进行分类汇总,并交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办理,建议办结后再将处理情况反馈至人大代表。从对接街道规划城建环保办沟通协调,到推动江翠社区纳入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名单,代表们全程跟踪进度。目前社区改造计划已提上日程,下一步将对有关道路、电线等进行改造,同时持续优化长者饭堂布局,探索多形式老年助餐模式,推动老年助餐服务社会化运营可持续发展。
新诉求当场接:代表带着办法“办” 网格难题速破解
“老问题盯着改,新问题更得马上办!”代表们的再次进站,居民们也“不客气”地又掏出新的“诉求清单”。三位代表当场分工,开展“民生难题速办”:
“城央绿廊碧道从城市阳台到油湾公园有1.7公里,遛弯、锻炼的人多,厕所却隔得远,能不能在途中增设流动公厕?”市民麦先生话音刚落,区人大代表李志浩就对着地图琢磨了起来:“能不能把驿站、服务站以及便民售卖机这些现有设施利用起来?既能解决如厕难,还能靠运营收益补充维护经费,一举两得!”他当场拍板,不仅要推动增设流动公厕,还要补全公厕指示牌,在电子地图上标注清楚公厕、AED设备等便民设施的精准定位,目前相关建议已在起草中。
“枯木再不处理,砸到人就麻烦了!”市民唐先生提出,翠园里几颗枯木因生长问题早已干枯脆弱,存在安全隐患。“枯木确实是悬在大家身边的‘不定时炸弹’,你放心,我们立刻‘拆弹’!”区人大代表吴明卫——这位江南街道城市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当场认领问题,承诺2天内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勘查,制定处理方案,尽快组织专业人员对枯木进行砍伐清理,让居民们散步、活动时能更踏实、更安心。
而在江海一路,区人大代表蒋恒正为居民的“安居梦”奔走。不久前,她通过数字人大一体化平台收到群众留言:江海一路4号侧大梯墙体开裂,2号地面破烂坑洼,4号之三至之七路面坍塌等。附近居住的多为老年、体弱等弱势群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这段区域原本并不在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内,怎么办?蒋恒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凭借详实的调研和据理力争,最终好消息传来:这些问题已明确纳入今年年底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让居民们吃下“定心丸”。区人大还根据“动态征集、层级分流、流程再造”的建议征集机制将问题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及时转交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办理。
从“路不平”到“行得畅”,从“线杂乱”到“家安全”,从“吃饭难”到“饭堂暖”,再到公厕、枯木、墙体等新问题的快速响应,江海区人大代表们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心头事”。他们带着温度听民声,带着办法解民忧,让每一条诉求都有回音,每一个难题都有进展——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未来,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搭建好人大代表履职平台,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以“助力百千万”行动为抓手,让更多代表走进网格、扎根基层,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民生幸福之花在江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