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人大

全国人大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

​云端相聚 分享基层立法联系点“江海经验” ——“立法联系人民: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实践与理论” 专题研讨会参会简况

文章来源:江海区人大   更新时间:2022-04-12 10:42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云端相聚 分享基层立法联系点“江海经验”

——“立法联系人民: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实践与理论”专题研讨会参会简况


202249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远程视频的形式参加“立法联系人民: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实践与理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立法学研究会会长许安标出席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发院社会与法治中心主任、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玉军主持会议。

一、会议概况

当天,专家学者、名师教授、立法联系点工作者在“云端”相聚,探索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实践和理论,共同推进立法精细化、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主任孙镇平作主旨报告。来自甘肃临洮、江苏昆山、上海虹桥、广东江海、北京朝阳、四川雅安等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负责人、高校学者围绕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实践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专业点评。

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和江海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此次研讨会,在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设立分会场,认真听会学习。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侯明飞等同志参会。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法案室处长、挂职江海区委副书记和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的易立同志代表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发言。

会上,易立总结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江海经验”,认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生命力体现在五个方面:“根”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魂”在特色,融汇了地方特色的立法才是健康灵动的;“体”在制度,必须依托制度的力量强健筋骨;“相”在传播,要自信笃定地强化宣传功能、发挥窗口作用;“梦”在有为,在国家和地方发展中不断进取、担当作为。截至今年3月底,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完成40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上报516条意见,64条被采纳,其中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下发的22部法律草案意见征集任务,上报353条意见,41条被采纳。同时还上报6个专题调研报告和立法建议。

会上,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地方立法研究》主编黄瑶评议认为,“江海经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蓬勃发展的生动范例,也是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新鲜个案。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民意,还创造性地打造了立法意见征集闭环机制,增加了“采纳意见反馈”的工作步骤,体现了国家机关对民众关切的回应,充分展现了实质民主的精神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

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理论”研讨单元,中国人民大学孙龙教授、华东政法大学严行健副教授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绍明、石佑启进行点评。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宋方青作学术总结。

二、参会同志体会

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侯明飞认为,立法联系点制度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国家法律法规落地生根“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是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要更加积极有效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一是充分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面广的优势,在立项、起草、审议各环节,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汇聚最广大的民意民智,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立法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二是丰富意见征集方式,注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立法意见征集工作,最充分的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倾听最原汁原味的立法心声。三是注重普法与释法相结合,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法治宣传功能,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特别是要做足征集意见前期准备工作,事先向人民群众宣讲立法目的,明晰矛盾的焦点、解决的措施、存在的问题,便于人民群众深入理解,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立法意见建议。

江海区司法局副局长关丽霞认为,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两年来的工作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生动实践,探索形成的“江海经验”非常丰富、意义深远。对司法行政部门来说,要立足普法工作职责,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普法阵地的优势作用,用好用活江海法治广场和活动中心,将立法意见征听与法律宣传、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助力江门“侨都赋能”工程提质增效。希望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砥砺前行,发挥江海特色、传递江海声音,奋力打造高水平国家立法“直通车”。

三、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收获和体会

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是对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成效的肯定,许安标主任的致辞和孙镇平主任的主旨报告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方向。下一步,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地方党委和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和要求,发挥侨乡特色和湾区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全过程参与立法的重要阵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重要平台和讲好民主法治故事的重要窗口,争当高水平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新时代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如此才能获得坚强的制度机制保障和持久的生命力。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将贯彻落实新修正的地方组织法,深度融入地方人大工作,按照已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强化联系点组织建设、功能拓展和作用发挥,切实保障基层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

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巩固工作格局。争取领导重视和组织保障、构建科学合理工作格局,是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重要经验。今后,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把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作为自身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整合全区资源,高标准、高要求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按照地方党委和上级人大提出建成“四个点”,打造“四个典范”,实现“三度两化”的工作要求统筹协调工作,推动联系点工作有序开展;督促区立法联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压实责任,凝聚合力,巩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要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地方人大的监督、代表、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责,将立法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是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另一项重要经验。2022年上半年,我们将完成代表中心联络站的建设,为五级人大代表提供交流和履职的场地,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机制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此外,我们将充分发挥江海区“一村一法律顾问”社会治理模式优势,在社区议事会模式的基础上,推广特色经验模式,为基层群众反映声音、排忧解难提供有效渠道,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鲜活实践。

四是丰富功能作用,打造高新品牌,发挥侨乡优势。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取得的进步和成绩,都有丰富地方特色和充沛地方资源的有力支撑。今后,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要发挥好立法意见“直通车”、法律实施“观察窗”、立法干部“锻炼台”的功能作用,同时也要立足国家级高新区特点,发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结合地方发展需要规划工作、担当作为。例如,积极引导市内大型工业企业、高新企业参与立法工作,听取意见、收集需求;利用工作网络引导《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企业来江门投资;协同司法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加大知识产权和民营经济的保护力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探索建立华侨华人参与立法工作的渠道,了解侨胞群体的困难和意见,培育侨胞参与立法活动的意愿;创造条件让侨胞积极推荐和传播祖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经济发展成就,在海内外侨胞群体中讲述家乡故事,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努力将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成为“以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为桥梁纽带,向世界传播中国民主声音、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介绍中国发展成就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