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九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景贤小学迎来了一张张崭新的笑脸。9月11日上午,景贤小学举办了一年级新生的“开笔礼”暨五邑优秀传统家训诵读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主会场和分会场的形式进行,学校行政领导和一年级师生及家长代表参与本次“开笔礼”。
“开笔”俗称“破蒙”,是中国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今天,这群刚入学的孩子在朦朦胧胧,似懂非懂中与我国传统文化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亲身体验了古代“开笔礼”。充满仪式感的“开笔礼”,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积极向上的种子。
正衣冠,习礼仪
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所谓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小贤人”们一起正衣冠,体会了何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拜先师,塑美德
全体新生拜先师孔子,向先师孔子行鞠躬礼。二拜老师:启蒙老师、教我读书、诲人不倦。三拜同学:岁月同窗,挚爱互帮,友谊长青。
点朱砂,启童智
在古代,学童入学读书前,都会有启蒙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称为“开天眼”。
行政领导、老师和家长代表们在孩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个痣又通“智”智慧的智,意为开启智慧,从此寄托美好的意愿。一边点一边给孩子献上盈盈祝福,希望孩子们能够开启学童智慧,从此心明眼亮,好读书读好书。看到同学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衷心的祝福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奋努力,志存高远。
敲智钟,明志向
“鸣”通“明”,“鸣志”即“明志”,鼓声代表志向,意为击鼓得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目标就越明确。随着商校带领新生代表敲击大鼓三声,以示学生从今启蒙,击鼓明志。
商校深情寄语全体一年级的新同学:要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将来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各个领域作出贡献。
你看,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个个都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他们手持击鼓棒,带着心里的理想,庄严而神圣的敲起大鼓,每一声震天洪亮的鼓声都孕育著一个崭新的希望,我们都坚信,在同学们不懈的努力下,所有的理想都会开花结果。
写“人”字,学做人
一撇一捺写“人”字,堂堂正正中国人。黄校现场挥毫书写“人”字。
一撇一捺,方能立稳。那苍劲有力、气宇轩昂的“人”字寄予着孩子们从此要成为一个立得稳、行得正、思维品质和德行品质同步发展的“全人”。
“人生聪明识字始。”一撇一捺的“人”字虽然简单,却寓意着人生的启蒙阶段要先学会做人。在黄校长的带领下,在父母的见证下,一年级的孩子们拿起毛笔,饱蘸浓墨,书写下了他们在贤小的第一个“人”字。
开笔添智学做人,开笔礼是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大礼,具有重大的意义。领导们带着祝福为孩子们颁发了开笔礼证书。相信小贤人在领导的关怀下一定会立志读好圣贤书。
诵经典,传家风
家风家训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同学们字正腔圆的诵读经典,为在场的师生们献上了一场美妙的视听盛宴。在同学们的诵读中,关于家风、关于做人的真谛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的生根发芽。
行谢礼,表孝亲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天空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学会感恩——感激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感激我们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无穷的知识。
商校最后在总结发言中,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孩子自身的成长,对“人”字提出了新的见解:一撇代表过去,撇掉幼儿园的稚嫩,一捺代表再出发,面向未来。以后要学会独立,不能事事靠父母。商校还从重建初心和多赞美他人两方面分享了心得。
一年级新生身穿汉服,通过正衣冠、拜师礼、朱砂开智、击鼓鸣志、启蒙描红等环节感受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启航人生梦想。开笔礼的最后,领导嘉宾带着对小贤人美好未来的期待与他们亲切留影,镜头把这最美好的瞬间定格。对于小贤人来说,这将是他们求学路上最难忘的回忆。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础,愿今天的开笔礼能变成同学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愿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开笔礼迈开学习的第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