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促金融,金融促产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江门模式”再次引起全国关注。由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和江门市金融局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新区信用联盟江门主题研讨会本月12日至13日在我市举行。这对于加强江门市与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的广泛合作,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区域化、国际化发展,使第三方信用评级更好地服务园区,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江门市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被人民银行总行列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成功搭建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在省内首次引进第三方外部评级机构开发企业信用模块,成为第三方信用评级成效最为明显的地级市;积极拓展与澳门的信用金融合作,与澳门签订了《江澳金融合作备忘录》,成为全国首个与澳门签订金融合作的地级市,推动了以粤澳合作和信用建设为基础的江澳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特别是去年11月在澳门举办的“2016年江澳金融合作工作会议”上,江门市金融局与澳门金管局达成共识,江门国家高新区将与澳门金融机构建立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两岸银行、企业的联系,促进两岸共同发展。
如今,我市不仅谱写着江门信用的发展之道,也积极尝试信用、金融、产业领域的跨区域合作模式。
A
信用体系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长青认为,企业是反映社会信用状况的重要载体,以企业为主体的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不仅在金融市场被投资人或贷款人所关注,而且在一般交易市场上也被多方重视。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企业规范运行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当前制约企业信用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小微企业资信调查体系发育程度低,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发育不健全,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发育不良,信用服务工具体系发育不完善。”王长青说,为此,江门市高度重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以“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重点,整体带动和推进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悉,我市积极在企业开展诚信绿卡行动,在广东省首创“骨干企业扶持+社会信用体系”模式。为鼓励企业自觉参与诚信建设,诚信绿卡行动本着“企业信用级别越高获得的扶持力度越大”的原则,实施分类扶持,将“诚信”这一主线贯穿于对企业的政策扶持、服务帮扶措施中。
B
第三方信用评级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第三方信用评级既是“江门模式”的特色,也是“江门模式”的核心。近年来,江门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破除壁垒,在为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在全国树立了信用评级助推小微企业发展的典范。
人民银行总行征信管理局将“江门模式”归纳成: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信用评级为核心,以融资推介为目标,以政策扶持为保障。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张斌说,其中信用评级和融资推介是江门独有的特色,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从具体内容上来看,“江门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政府领导,人行推动;二是政策扶持,部门参与;三是引入评级,创新机制;四是打造平台,融资对接。“江门模式”有效解决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四大问题:一是政府和人民银行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二是行政干预和市场化运作的关系问题;三是信用服务产品的有效运用问题;四是参与各方相互协调和共赢问题。
市政府通过补助企业评级费用,人民银行监督信用评级机构,银行给予优惠支持等措施,重点推广企业第三方信用评级工作,成效显著。如今,信用评级产生的效应逐渐在扩大。江门辖区的金融机构根据小微企业的评级结果,在授信额度、审批权限、利率等方面实行差别政策,部分金融机构还给级别好的企业,在贷款到期后不用还款,直接转贷。融资的便利、成本的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参与了评级。此外,江门市金融局和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还通过评级增信扶持和推荐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至2016年12月,已经有1189家小微企业与评级机构签订协议,其中708家完成评级,获得贷款234亿元,比评级前增加47亿元,减轻利息负担9398万元。
张斌说:“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打造平台,建立了‘融资需求—信用筛选—评级核查—融资推介’的方式。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和市金融局将收集到企业的融资需求信息录入到平台,待评级公司对需求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后,再对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信用培育。随后,评级公司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进行融资需求核查,最后形成融资报告通过平台推介给金融机构。”
评级公司的专业性,为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搭建了一条快速而有效的渠道。截至2016年12月,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已收集8585户企业的融资需求信息,通过“信用发现+信用培育+信用评级”,467户小微企业获推荐,实现融资对接384笔,金额10.38亿元。
据悉,该平台有四大亮点:国内首个为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专属开发的信用评级体系;国内首个服务于澳资企业,推动澳资企业与金融机构实现融资对接的合作平台;实现工商奖惩信息、水费、电费等公共事业信息的实时共享;整合企业的基本信息、政府信息、信贷信息和风险预警信息,以非银行信用报告的形式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展示。
C
与澳门金融机构加强合作
澳门与江门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非常密切,具备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江门市第三方信用评级工作还得到澳门金融管理局的肯定和支持,2015年6月,与澳门金融管理局签署了江澳金融合作备忘录,鼓励澳门金融机构与江门市参与信用评级企业合作,推动了以粤澳合作和信用建设为基础的江澳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争取利用澳门资金降低企业成本,把中国信用评级标准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实现互相借鉴,互利共赢。
江门市金融局综合科科长张敏说,自签署备忘录以来,江澳两地在加大金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打造以及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发展等方面,多次组织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对接,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和江澳金融同业间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效。2016年,省政府将“推广江门与澳门信用评级互认的做法,推动在粤澳两地跨境融资中引入信用评级机制”列入《粤澳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11月11日,市金融局与澳门金管局在澳门举办“2016年江澳金融合作工作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江澳金融工作小组,并就推动跨境融资、评级互认、结算结汇、受托代付、现金管理以及人才交流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
目前,江门金融机构协议吸收澳门金融机构资金共65亿元人民币,其中落实吸收银行同业存款3亿美元;江门企业达成融资合作协议共43亿元,已提款约17亿元,为企业节约了20%左右的融资成本。
为吸收澳门国际资金开启更广阔的空间,我市还建议抓住上海浦东新区和江门市均为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这个基础,重点拓宽企业第三方信用评级,为全国信用联盟提供经验;抓住国家支持小微双创机遇,创新科技型小微企业第三方信用评级标准,为科技创新增信,引导金融资金支持高新区建设;协助全国信用联盟成员单位,将信用评级较好的企业,与澳门金融机构合作,让信用联盟与国际对接。
★圆桌论坛
抱团才有力量
为了进一步完善金融诚信体系,促进全国各高新技术园区科技金融领域创新发展,搭建信用在金融领域深度交流合作平台,在全国高新区信用联盟江门主题研讨会上还举办了圆桌论坛,来自江门、上海、澳门三地主管部门和金融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让企业将自身的信用价值转化为金融价值,以金融价值促进企业发展。
张江高科技园区“信用张江”模式在金融领域所取得的成果颇丰,“江门模式”及江澳两地在信用与金融方面的合作也成效显著,使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得到实惠。三地以信用共识为基础,分享各自的创新经验,交流如何开展信用促金融的跨区域合作业务模式。来自上海、澳门的嘉宾在发言中均对江门市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赏。
江门市金融局局长曾锦俊说,信用很重要,信用无价,但对江门来说,运用起来是“信用有价”,企业通过信用建设,可以把成本降下来。团结就是力量,做事情要抱团,抱团才有力量,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是很好的一个平台,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繁荣江门,一起耕耘,江门的发展有赖于海内外的联动,大家一起努力,江门才能跑得更快一些。”中行江门分行行长蔡可期说,江门有关部门大力推动第三方信用评级工作,银行对于企业参与第三方信用评级也十分支持,推出很多优惠的贷款方案,如给评级好的企业自动转贷,一年的贷款自然延续下去,不用找过桥资金、民间借贷,对企业来说,就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可以帮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转载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