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两建”工作简报第98期

发布时间:2014-10-08 09:47   来源:信用高新江海网
分享到:

出谋划策促融合 多措并举求实效

      自高新、江海两区合署办公以来,区财政局紧密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坚定信念、创新思维,锐意进取,从“统筹资金,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壮大资产,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多措并举,为加快两区财政融合发展出谋划策。今年1-8月,全区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677万元,同比增长13.55%,增速全市第三,为两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以“统筹资金”为抓手,实现两区资金融合

      为了合理编报高新、江海两区2014年部门预算,区财政局严格遵循“单列编制、合并报批”的编报原则,提前做好单位归并、项目库管理、资金测算、部门预算编制培训等大量工作,确保了2014年两区财政预算编报工作顺利完成。按照新体制要求,2014年财政资金的安排,高新区侧重于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江海区兼顾全区域的社会事务发展。区财政局在资金管理上坚持统筹兼顾、合理调度、科学理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确保高新区与江海区的行政正常运作和经济社会事务的健康发展。

      二、以“理顺体制”为中心,实现两区体制融合

      一是积极承接市对两区体制调整。区财政局联合工商、税务部门圈定高新区企业,在人民银行开设高新区国库,配备相关设备和人员,搭建高新区国库支付系统并规范管理,确保高新区财政体制平顺运转。二是调整区街财政管理体制。两区合署后,区财政局主动到各街道办事处听取意见,与市对高新区、江海区财政体制衔接,制订了新的区街财政管理体制初稿,分别多次征求区直有关部门及街道办事处意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已报区政府审批。

      三、以“完善机制”为导向,实现两区机制融合

      区财政局从六方面完善机制,确保两区工作高效运作。一是为更好承接高新区财政职能,规范了办文流程,明确要求对涉及高新区财政业务的办文, 相关承办业务科室要站在整个两区的高度提出拟办意见。二是为健全政府采购制度,规范采购人行为,拟订了《高新区、江海区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修订)》报区政府审批。三是为加快工业园工程项目的评审进度,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拟订《高新区、江海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意见》报区政府审批。四是为从严规范中介服务管理,修订了《受托中介咨询造价服务的管理办法》,建立评审质量化考核办法,规范评审方法。五是为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评审效能,在确保评审质量前提下,将工程预、结算从原来六个审批环节缩减到四个审批环节。六是为配合高新工业园公司加快推进高新创业园二期项目、公用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提前介入,提前审核,加快审核进度。

      四、以“壮大资产”为目标,实现两区资产融合

      区财政局努力整合两区资产。一是将江海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名下的优质资产整合至高新工业园公司名下,以壮大高新工业园公司资产。二是多次到高新工业园公司进行沟通了解,逐步掌握工业园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的基本情况,以便尽快完善高新区有关资产管理制度、考核机制、监督机制等。三是向高新工业园公司、区国土及市中院等单位了解部分地块的历史沿革及现状,为制定《高新区2、3、4号地国有资产运营工作方案》打下基础。

      五、以“队伍建设”为支撑,实现干部思想和行动融合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区财政局由主要领导给干部职工上党课,明确指出了财政融合包括“两区财政局内部在高新区和江海区两大类业务的融合,两区财政局与高新区工业园公司业务衔接的融合”,引导干部职工加深对高新区管委会和工业园公司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的了解,理清财政局、资产办、高新区工业园公司、江海区资产经营公司等四者之间的关系;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组织干部到高新区的部分重点项目和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切实提高干部对高新区的认识,强化干部融合发展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