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工作

探索有地方特色的立法意见收集模式搭建立法工作和人民群众“鱼水相亲”的桥梁

来源:江海区政法委
时间:2021-10-11


2015年11月被确定为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尤其是去年7月成为“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江海区人大常委会牢记使命担当,认真落实省、市提出把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成“四个点”、打造“四个典范”、实现“三度两化”的工作要求,突出“侨”味,积极探索有江海特色的立法意见收集模式,完善工作制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立法意见建议信息收集网络,让联系点成为立法工作和人民群众“鱼水相亲”的桥梁,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在助力立法、引导群众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有效普法、侨乡民主法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2020年7月以来,共完成30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征集,上报意见建议362条,被采纳40条,先后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江门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表扬,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办的《法制工作简报》(第31期)全文刊发了工作经验。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盘棋统筹推进

一是成立高规格工作机构。省、市、区高度重视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提出建成“四个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点、民主立法的运行点、法律法规的普及点),打造“四个典范”(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典范,践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典范,接地气、聚民智、全过程民主立法的典范,释法明理、崇德尚法的典范),实现“三度两化”(广度、深度、高度,规范化、专业化)的工作要求。江门市、江海区分别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推进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列入议事协调机构。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支持和推动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规定。二是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我区立法联系点的建设工作,并将其写进了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法委、法工委主要负责人调研指导工作;江门市、江海区都把我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纳入法治建设总体部署,作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强化工作保障,一揽子落实落地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专项工作经费和场地保障经费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省、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划拨专项工作经费。二是强化人员保障。引入33名法律专家,配齐配强基层联系点工作人员,已调入、招聘3名专业人员。三是强化场地保障。在黄金地段高标准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活动场所和法治广场建设,2021年9月中旬,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活动场所和法治广场已正式落成使用。四是强化制度保障。对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制定了工作制度,出台了立法联系点、立法联络单位工作流程。

三、强化资源整合,一张网联动覆盖

一是设立57个立法联系单位,继续向省人大推荐江门市侨商总会和礼乐街道英南村为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络单位。二是与市依法治市办签订《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拓展立法意见收集范围。三是深化与律师事务所的合作。四是共享江门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库,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立法意见征集网络。五是加强与省内2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联动。

四、强化意见征听,一条龙收集办理

一是探索建立义务收集模式。江翠社区聘请一批热心社会服务、德高望重、素质较高、在社区有一定影响力的退休干部、居民代表作为社区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邀请了区内10家名优企业担任立法意见义务收集企业。二是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江海江翠社区探索建起了全市首个“基层立法联络单位+代表联络站+代表联民议事岗”的三合一联络平台。三是“线上线下”齐上阵,在线上线下广泛征求立法意见。

五、强化宣传引导,一主题深度点击

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等工作与普法宣传有机结合起来,使征求意见的过程成为宣传普及法律、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针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法规条款,注重将国家政策和立法背景结合起来,注重将“法言法语”转换成“百姓语言”来宣传、解释,组织和引导群众进行广泛讨论,确保征集到“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根据区人大常委会报送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