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抓好“书记项目”和“抓一个主题,促一项工作,见一个成效”主题实践活动的落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以“书记项目”为抓手,结合实际制定了“我为司法树形象,争当‘五个十佳’”的主题活动方案,以“五个创新”为措施,有计划、有步聚地组织实施“书记项目”,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创新人民调解组织形式,维护我区的社会稳定
人民调解员是维护社会矛盾第一道防线的主力军,为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8月,我局在外海街道直冲工业园区挂牌成立了工业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10月,在江海花园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物业管理调解委员会。这是我局继企业调委会、行业性调委会和专业性调委会建立后,再建立的新型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组织网络的不断延伸,调解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维稳力量的不断增强,切实有效地维护了我区的社会稳定,促进了我区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1-10月,我区共调解民间纠纷153宗,成功153宗,成功率100%。
二、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推进“法律六进”活动
法制宣传工作除了利用以往的宣传栏、法制课、宣传资料等宣传形式,不断创新,还运用现代化的科技力量融入到普法的宣传形式中。3月,我局引入了LED流动宣传车滚动播放法制宣传动漫片的宣传形式。一年来,LED流动宣传车通过进村居、进企业、进单位、进机关、进学校滚动播放关于依法维权、合法讨薪、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安全生产以及文明生活等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动漫短片,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解相关法律规定,既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又富有幽默气息,寓教于乐。我局通过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推进“法律六进”活动,落实“六五”普法规划。
三、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模式,推进信息化教育平台
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督管理,我局对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实施行为矫正与心理矫正相结合、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日常管理和特殊监管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又创新了教育管理模式,推出“社区矫正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实现多途径与社区矫正人员建立沟通联系的信息化服务系统。该管理平台通过《江海区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化管理帮教资料》,在不同时期向社区矫正人员发布入矫须知、社区矫正报告制度、请销假制度、社区服务、学习制度、奖惩制度、帮扶政策、禁止令的相关要求以及法律法规等内容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矫正,改变了以往集中教育、个别教育的学习模式,更好地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学法、懂法、守法。
四、创新公益法律服务形式,开展律师进派出所活动
为更好地服务江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体现司法行政工作便民、利民、为民的宗旨,我局辖下的三个律师事务所以“律师进派出所,争当十佳律师”为书记项目的主题,开展了律师公益法律服务进公安派出所活动。
6月,华南律师事务所及三良律师事务所分别与礼乐派出所和外海派出所结对,在公安派出所成立了江海区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工作室。8月,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公安派出所工作全面铺开,推进了我区律师公益法律服务进驻派出所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
律师公益法律服务进派出所,通过对群众进行法律解答,消除了群众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疑虑,在群众中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创新公证业务形式,依法办理网络保全证据公证
近年来,江海公证处不断创新公证的业务形式,努力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今年,公证处通过积极探索,创新了一种新的公证业务形式--依法办理网络保全证据公证。江海公证处在办理公证中得知,近年来的维权诉讼案件的诉讼中,其关键证据往往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但这也是办证取证的难点所在。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此难点,江海公证处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通过全体人员不懈的努力,开拓了新的公证业务形式,办理网络保全证据公证。通过办理网络保全证据公证,维护和保障了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发挥了公证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
我局通过“五个创新”实施“书记项目”,推动了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展现了“书记项目”和“抓一个主题,促一项工作,见一个成效”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