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普法先行保平安 和谐稳定促发展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0-30


普法先行保平安  和谐稳定促发展

——高新区江海区“平安进村居”宣传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各位居民朋友,你们好!欢迎参加高新区江海区举办的平安创建宣传活动!创建平安江海是建设幸福江海的前提,是依法治区的终极目标,是维稳理念的创先发展……”这是在“平安进村居”大型宣传活动现场循环播放的录音。为把平安创建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1024日,区司法局、区普法办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村居律师利用休息日在江南街道建星社区球场参与由区委政法委、区平安办主办的平安进村居大型宣传活动。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区平安办主任区伟新,政法委副书记林立文,江南街道党工委书记马杏辉、副书记何其聪,区司法局副局长蓝少进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江海交警大队等部门约30人参与了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悬挂了多条宣传横幅,摆放数十幅宣传展板,供群众驻足观看。现场除设有各部门的咨询摊位外,还设有有奖法律知识问答活动摊位,宣传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平安创建的相关知识。100道题目一张贴出来便被群众一扫而光,不知道答案的群众还主动询问或用手机上网搜索,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记忆。全场共派发平安法治宣传资料15000多份,参与群众600多人,派发礼品500多份。

在活动开展期间,辅以社区干部上门宣传,由各村居干部组织楼长、组长、村居民代表上门派发,将平安创建资料送到每家每户,并进行适时的解释。                              

这是平安进村居首场活动,此后将陆续在各个村居及片区开展21场宣传活动,把平安创建、法治宣传及综治维稳融合一体,力争做到全员动员、全面发动、家喻户晓,努力营造出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和谐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群众参与有奖知识问答活动)




(小朋友也积极参与到平安创建宣传活动中)

 

【法律链接】

 

擦亮眼睛防诈骗 平安社会共创建

 

 

   1.“猜猜我是谁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拨打事主电话冒充其外地熟人朋友或关系单位熟人(首次拨打,往往是以你猜我是谁”“还记得我么等语言骗取事主信任),再谎称出差办事,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要求事主通过银行汇款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2.中奖信息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事主投机致富的侥幸心理,借助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   

    3.网络购物诈骗

    诈骗分子在互联网发布虚假廉价商品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要求先垫付预付金手续费托运费等,并通过银行ATM机骗得钱财。又或者制作虚假钓鱼网站,以低价售货为诱惑,如网上售卖低价机票等,通过在页面设置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链接图标,当你点击时,就进入了跟上述机构一模一样的假冒网页,你的网银账号和密码即被盗取,紧接着被盗的是你的钱。   

4. 虚构购车/房退税

诱导事主到ATM进行转账操作诈骗分子事先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购车/房人详细资料,以国税局或财政局工作人员名义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车/房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领导电话以骗取事主信任。一旦事主与上述电话联系,即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5. 电话欠费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拨打事主家中电话,声称其电话欠费,并将事主电话转接到所谓的公安局,让事主核实。随后假冒公安人员谎称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号被人利用进行犯罪(如洗黑钱、涉嫌诈骗等),要求事主及时进行账户保护,又将电话转给某银行客服中心,假冒的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到两个或三个银行卡的账号上,并让事主到ATM机上按其指令进行操作,实施诈骗。

  6.冒用社保局、医保局名义行骗   

一类是诈骗分子有针对性地向中老年人发出类似医保卡、社保卡的诈骗信息,待受害人回电后逐步诱骗受害人说出账号和密码,随即将受害人的财产转移到外地帐户,其中所费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待受害人发现受骗时,骗子的钱已经袋袋平安 第二类诈骗案为假借通知领取社保补贴。嫌疑人一般使用短信等方式向事主发送虚假信息,要求事主回拨短信中提到的电话号码,再让事主按照对方提示在ATM机上进行操作,完成转账汇款。

7.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诈骗

诈骗分子先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xx银行(或其他银行);账号:XXXXXXX,谢谢之类的短信,事主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债权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把款项汇到某指定账户,再去核实时已后悔莫及。此种诈骗嫌疑人往往是误打误撞,恰巧事主正准备办理汇款事项,因粗心大意而把钱款错了对象。

8.虚构股票个股走势的诈骗

诈骗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多以某某证券公司)的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的方式散发虚构的个股内幕消息和个股走势,实行会员制,按照会员等级收取一定费用。若指定的个股走势碰巧吻合,再以索要咨询费并许诺将继续提供个股内幕消息或走势的方式实施诈骗。

9. 冒充领导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

10.假车祸或摔伤住院为名诈骗

诈骗分子在预先了解事主及其子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事主子女上课(或上班)手机关机期间,冒充医务人员或学校老师、辅导员等身份,打电话给事主家人或朋友,谎称其子女出车祸受伤住院,急需汇医疗费,从而达到骗钱的目的。

11.QQ视频诈骗

诈骗分子事先通过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使用人的密码,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好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QQ号码使用人视频播放给其好友观看,以骗其信任,最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向其好友借钱,从而诈骗钱款。      

12. 微信七类诈骗

1海外代购诈骗。通过朋友圈营销,诈骗者声称价格优惠,网友付款后,骗子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理由,让网友加付关税,网友付钱后,骗子消失,货也没了。

2点个赞诈骗。较高发,一种由头是用多少个赞就可获礼品或优惠,等集满兑换时,奖品缩水;另一种是商家发布点个赞信息时,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目的是套取更多的个人信息。

3交友诈骗。微信的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为不法分子提供途径,骗子装成高富帅白富美,与人搭讪,骗取信任,进而骗取钱财,或将受害人约出后实施抢劫、盗窃等犯罪。

4)中奖诈骗。不法分子假冒“XX公司或官方账号,散布虚假中奖信息实施诈骗,想要领奖需填写个人资料及支付相关费用。

5盗号诈骗。通过盗取好友的微信账户,冒充好友向当事人进行诈骗。

6二维码诈骗。诈骗者以商品为诱饵,称给消费者返利或便宜,发送的二维码实则有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应用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13.发送预测彩票信息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互联网散发虚构的预测彩票(六合彩)信息,实行会员制,通过注册会员,预测中奖号码,收取会员费、保证金、税金等实施诈骗。

 14.交友、征婚诈骗

由于某些征婚交友网站对注册个人的信息审核不够严格,诈骗分子趁机通过这些网站注册个人条件优越的虚假交友信息(如谎称自己是款姐富商),在电话沟通中,以甜言蜜语迷惑事主,利用对方为情或为利急于结婚的心理,骗财骗色。

15.网银或E令升级诈骗

诈骗分子一般事先制作虚假银行网站(钓鱼网址)页面,采用群发短信提醒的方式撒网寻找目标,短信内容多以银行E令、网银即将到期需要升级为名,要求用户登录钓鱼网站输入银行卡用户名、密码和动态口令,进行操作升级诱骗事主上当。当事主在该网站进行操作时,骗子就会趁机套取事主的银行卡信息,骗取事主卡内现金。

 

 【提醒】日常应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为防止陌生人发微信骚扰,微信用户可在隐私设置里进行设置,保护自己的隐私;使用微信交友时要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信,也不要轻易见面,若见面,地点最好在繁华场所,并注意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贴身存放;如果对方提出借手机、借钱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若遇见诈骗类电话或者信息,不要慌张,尽量联系身边的亲朋戚友了解事件的真实,及时记下诈骗犯罪份子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号址、QQ号、微信号等及银行卡账号,并记住犯罪份子的口音、语言特征和诈骗的手段经过,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追缴被骗款等工作。如被骗钱款后能准确记住诈骗的银行卡账号,则可以通过拨打“95516”银联中心客服电话的人工服务台,查清该诈骗账号的开户银行和开户地点。并可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冻结止付。诈骗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